开国大典前夕,任弼时希望出席典礼,毛主席却不同意:安心养病
1950年三月的一天清晨,玉泉山疗养所里薄雾未散,收音机里传来志愿军初入朝鲜的前线播报。任弼时静静聆听,指尖不自觉地在椅把上敲击。他的身体仍虚弱,可头脑依旧清晰——九个月前没能登上天安门,对他而言始终是个遗憾。
1950年三月的一天清晨,玉泉山疗养所里薄雾未散,收音机里传来志愿军初入朝鲜的前线播报。任弼时静静聆听,指尖不自觉地在椅把上敲击。他的身体仍虚弱,可头脑依旧清晰——九个月前没能登上天安门,对他而言始终是个遗憾。
1949 年 10 月 1 日,毛主席站在城楼上,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。然而,原本应该站在毛泽东身旁的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,却缺席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。这是为何?
“我从认识我父亲到我父亲去世,一共有4年3个月16天。但其实我们真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到一年,真是太少了太少了。”在一段长长的沉默之后,任远志微微抬起头,略显湿润的眼眸投向了家中柜子上一个印有任弼时头像的陶瓷盘上。
任弼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五大书记之一,在党内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高的。然而,在人们的心中,任弼时非常容易相处,被同志们称为“骆驼” 、“被子” 、“党内妈妈”。
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中,有一份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的判决书。“案卷”共两页,一页记载“案情”,另一页是被判刑的革命者左右两手10个手指的指纹。“案卷”上写着: